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高端机床业需奋起直追 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

2018-04-28 15:146030
  2018年4月16日,中兴被美国禁售元器件,禁售期长达7年。消息一经宣布,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被震醒了,芯片事件引起了国人最大化的关注,小编不禁联想,大家是否想过我们自己所身处的装备制造业,被欧美日长期占有主导和领先地位的高端机床行业,假如有一天,高端机床被禁售,我们该怎么办?真是细思极恐,对于此,我们尚需要一剂更猛的醒脑丸,从而自醒,奋起直追,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

 

  一、

  机床,又被称为工业之母,制造机器的机器。机床行业的上游包括钢铁、铸造行业,而下游则影响着汽车、铁路、风电、核电、船舶制造、航空运输以及关乎到国防的军工行业。它深深影响着我国的各个行业,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如果说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础和命脉,那机床则是制造业的重中之重。没有机床,就没有电掣风驰的高铁;没有机床,就没有鹰击长空的战斗机;没有机床,就没有飘洋远行的航母。

  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机床行业都走着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

  我国的工业起步晚、技术落后,而且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境况之下开始的,机床也在其中。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非常重视机床技术,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经验、技术,谁也不知道机床要怎么造。在这种情况之下,清华大学和北一机床厂合作,攻克了各种难题,硬是于1958年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与日本的第一台数控机床同年造出。

  到了六十年代,国外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了技术封锁,苏联也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机床行业几乎没有了对外交流的途径,依靠着自立更生,我国的机床行业发展出十八家骨干企业,也就是后来的机床行业“十八罗汉”。

  这十八家企业默默支撑起了我国当时整个装备制造业乃至工业的发展。到1965年底,“十八罗汉”累计掌握的高精度精密机床品种达26种。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先进的技术和机床流入中国,受外来技术的冲击,原本落后的机床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由于人员过多、机构庞杂、人才流失、产销不对路等各种问题,十八家企业经历了破产、兼并、重组,一部分推出了历史的舞台。外资企业在中国建厂,民营机床企业也正式进入市场。

  二、

  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进入的外资企业可以说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原因是一来在技术上国产机床少有能与其抗衡的对手,二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机床设备的需求不断加大。利益趋势使这些外企涌入中国,如日本的FANUC、MAZAK,德国的DMG、哈默,美国的哈斯等知名国际机床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这些外企纷纷进入中国,但是外企的核心技术却一直被限制进入中国。对于卖给中国的高端机床,中国企业只有使用权,不准拆卸研究,甚至连机床搬动位置,都要给外企打报告,更有甚者,最顶尖的机床干脆不卖给中国。

  所以一直以来虽然我国机床企业近几年同样发展迅速,但是核心技术却依旧受制于人。

  比如控制器,控制器是数控机床的核心,相当于电脑的CPU,是制造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据统计,目前以日本FANUC和德国SIEMENS为首的控制器巨头的产品垄断市场80%以上,高端产品不仅垄断,而且限制中国进口。日本人称“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寸步难行。”这些话虽然有些狂妄,但也显示了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的缺失。

  而由于基础材料科学、工艺、设计上的差距,则使国产机床的丝杠、导轨、伺服电机、力矩电机、电主轴、编码器,这些主要功能部件大部分还主要依赖于国外产品。以丝杠为例,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产国,但是在基础材料科学上的差距,国内很难生产出制作优秀丝杠的钢材。

  “高端机床制造技术,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有15到20年。”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甘凌曾在《人民日报》的采访中说道,和国外设备比,国产机床在稳定性、可靠性、效率等方面差距明显。国外机床可以24小时不停机,国产设备不行;国外机床1秒可以加工1个零件,国产设备可能要1.5秒。虽然近几年国内企业也开始做高端机床的集成,但核心技术如数控系统主要还掌握在德国、日本等少数企业手里。

  三、

  当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机床企业仍然在不断努力中。

  比如北京精雕。国内高速雕铣机制造的龙头,技术实力强劲,自己制造电主轴以及精雕软件,包括苹果在内的各大知名手机厂商都在使用北京精雕的机器。目前,北京精雕已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制造CNC雕刻机、CAD/CAM软件、数控系统和高速电主轴的综合能力,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为一体。

  再比如济南二机床,作为曾经的“十八罗汉”,在面临机床行业的变革之后,锐意革新,不断突破创新,以国产代替出口,如今已跻身世界三大冲压装备制造商,连续7年订单量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一家国有的独资企业。

  在如今的社会,相较于金融、地产、互联网等热门行业,制造业属于一个冷门行业,机床更是冷门中的“冷门”。但即使这样,仍有大批的人士坚守在机床行业,坚持为中国的机床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们的机床技术远不如工业大国,但是这些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人不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掌声吗?

(完)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贸易摩擦加剧数控机床先进制造的关键技术突破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兴被禁运提升了关键领域国产化的预期。机构报告认为,在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将迎来第三轮进口替代,预计技术密集型行业将成为进口替代的主战场。其中,数控机床(CNC)是先进制造的关键技术,是重点需要突破的几大领域之一。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已达到1862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可关注华中数控、沈阳机床等。

0评论2018-05-03767

我国机床行业在军工领域应用成效显著
  4月9-10日,2018年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巡视员王建宇参加会议并介绍了机床行业发展及在军工行业应用情况,他强调,我国机床行业在军工领域应用成效显著,支撑保障能力稳步提高,但仍处于向世界第二梯队迈进的爬坡过坎关键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高端机床装备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亟待提升,下一步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军民融合、两化融合、

0评论2018-05-03769

5年后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据统计,2016年,我国数控机床销售额为2630.4亿元,同比增长7.69%。2017~2022年,我国数控机床由于技术发展以及下游市场的逐渐复苏等原因,仍会保持10%~12%之间的增长速度,到2022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长期以来,国产数控机床始终处于低档迅速膨胀、中档进展缓慢、高档依靠进口的局面,特别是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关键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受制于人。可见,

0评论2018-05-03812

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不足10%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中美贸易战剑指中国制造2025,而近期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更是彻底掀起了国内对高端制造领域国产替代化的迫切性。其实,除了国产芯片自给率偏低导致这次中美博弈中中方占据下风外,国内在其他个别细分领域同样受制于人,在海外挑衅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这些行业亦变得岌岌可危,数控机床就是其中之一。业内数据显示,高端数控机床方面,国产产品不足10%,未来国产替代化空间巨大。数控机床,全称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

0评论2018-04-25626